万维魔方出品
扫描关注网站建设微信公众账号

扫一扫微信二维码

央行支付新规出台,互联网金融将会迎来哪些变化?

本文来自读者投稿2015-08-05行业动态

日前,央行发布了《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(征求意见稿)》,瞬间点燃市场吐槽热情,耸人听闻的标题连番刷屏,引得官方紧急出面解读。在这个时间节点上,连连支付的副总经理曾毅分享了他对《征求意见稿》的看法,以下是他的观点整理:

此次央行发布《征求意见稿》应该是对互联网新趋势下的政策更新,随着时代的变化这应该是一个常态,不应该解读为监管趋严的信号。

网络上“我妈都管不了我花钱,但央妈可以”的点评却频频被转发,引发了一定社会疑虑。从我们理解《征求意见稿》的情况来看,《意见稿》释放出了两大信号:一是第三方支付应该回归支付本身,而不要总盯着银行碗里的饭、干银行干的活;二是随着互联网支付的快速发展,用户信息安全和资金安全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焦点,必须加强防控。

对于具体细节,我认为无需过多解读,毕竟还在征求意见阶段,有些还会讨论和调整,但相信最后的定稿会是符合社会大众和这个时代的需求的。

对于此次《征求意见稿》释放的第一个信号,即第三方支付回归支付本身上来看,影响最大的就是第三方支付企业为互联网金融提供的托管服务。在央行对第三方支付的定位上,我们的理解就是一个支付服务提供商,不应该具备任何托管、监管的职能甚至风险准备金的收取。

但是为什么这么多支付公司开展资金托管业务呢?其实这就是当前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困境,央行发出的第三方支付牌照有270张,但是盈利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不超过10家,有200多家都在生死线上。我们知道在互联网时代每个领域做不到前3名的公司几乎就无法存活,所以按照央行的业务分类,市场最多能够容纳大约20家第三方支付企业,这就导致剩下的企业必须要在其它地方突破。而资金托管是很多第三方支付企业的救命稻草,在传统的支付手续费之外,衍生出了托管服务费、实名认证费、短信发送费等名目,多出了托管的资金沉淀和风险准备金的隐性收入。更有甚者干起了这边给互联网金融托管,那边自己开设互联网金融平台,直接参与互联网金融业务,还上了新三板。这个行业划定业务边界迫在眉睫,所以在这个时候出台《征求意见稿》,我觉得是监管机构对新趋势新形态的及时把握,让整个行业在一个可控的边界内运行。 

同时作为第三方支付企业的一员,我们也希望监管机构在引导整个行业回归支付本质的同时,能够给众多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带来更多的政策红利,扶助行业健康持续发展。

对于此次《征求意见稿》释放的第二个信号“用户信息安全和资金安全”,我觉得监管机构是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,迫于即将到来的风险以及当前社会的热点进行及时干预,以防爆发更大危机。市场内一直都存在不公平竞争,有些支付公司不顾及用户银行卡信息安全,不以用户确认为前提,向商户提供API裸接口,甚至还提供无需用户主动确认的免密接口。这使得未经过PCI认证的商户可以获取到用户的银行卡信息,如果碰到审核不严格,一些不良商户甚至可以通过此类接口扣取任何银行卡的资金。而类似商户可能在接下来的严查情况下,面临较大的政策风险。


此次《征求意见稿》是监管机构给所有互联网新兴行业的一个信号,就是严守自身业务边界,严控自身业务风险。我认为有四类互联网金融企业需要注意和调整:

  • 一是不符合《征求意见稿》第八条所述“支付机构不得为金融机构,以及从事信贷、融资、理财、担保、货币兑换等金融业务的其他机构开立支付账户”的互联网金融企业,需要改变现在的支付账户模式。

  • 二是短期内无法接入银行托管的互联网金融企业。我认为这类企业应将平台定位成信息撮合平台,用户的资金和借款人直接结算,不经过平台的中间账户,确保合规。

  • 三是记录了用户银行卡信息的互联网金融企业。这些企业渴望获得用户更多的数据,但有些数据获取后可能会导致不可预知的后果,用户数据的收集和使用一定是有边界的。

  • 四是非用户确认完成交易的互联网金融企业。目前有些互联网金融企业采用自身平台提供的密码进行支付交易,这类交易存在较大的用户否认交易和合规风险。


文章关键词